走在街上看到大幅的广告“诗意小镇青莲”。想起春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去寻找时光里的青莲古镇,我不知道是不是短短数月青莲就变得诗意了?还是这个诗意只是冠名而已,希望成了一个真正诗意的地方,当我们走到这里就能回到诗意的生活中。青莲古镇----位于绵江公路边,交通便利,几十年我路过无数次,但没有一次认真去关注过,我们常常的是忽略身边的事物,2月的那一天我专程去青莲,如植物一样的苍翠的名字里但离清秀很远了
到达青莲,广场里正在布置普法会议的场地,向当地人询问第一个目的地太白祠,很多人不知道太白祠,都以为我要去的是太白碑林。李白已经浓缩为一个符号,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名词,这里的人并不关心有关他的一切,他就如电视里一闪而过的广告,只需要依靠着发财即可。他与我们隔着千年的时光。行走路途中,见一小亭子,有一买诗集的人号称“李百”,当即忍不住想笑笑,闲聊几句,这人是东北来的,到青莲很多年以买诗写毛笔字为生,问之为什么到这么远来的地方来,答之,喜欢李白,看过他的诗,实在是不敢恭维,极力劝我买一本诗集。青莲想成为诗意的小镇应该很容易,做一个诗歌的平台,我们很多人骨子里都有着诗美丽的诗句,只是这些诗都存放起来由欲望代替,如果以后每个人来到青莲都能写出心里的那些已经忘记诗,那就是精神的伊甸园,诗意小镇了。路经青莲小学,小学的围墙上装饰了几首李白的诗,心生点点暖意,只有校园还传颂这位伟大诗圣的作品。
到达太白祠,乡人围坐火堆正在讨论拆迁事宜 ,以后这附近一大片农田都会变成各种时尚的建筑了。无人搭理,心中窃喜没有门票,太白祠里无人,冬日的阳光通过窗棂洒在寂静的每一个角落,窗前的木椅上有零星的小花瓣,沾了灰尘。这里的建筑都是重建的,只有几块清代的石碑记录了一些时光,静静的穿过每一个庭院,这里依然见不到一首李白的诗作。太白祠很小,到了门口,社员大会结束了,太婆收我门票钱十元,邀请我烤火,坐于火堆边谈天说地,我说这门票贵了点,太婆说她只是请来守门的,太白祠是承包给私人的,讲到这里的生意不好,来拜的李白的人不多,曾经有新加坡的来寻祖。 如果可以烧香火估计生意要好很多,ZF不让烧,太婆的想法很好,掩面而笑。这是一个不管是谁都可以跪下拜拜的时代,但谁也不信 。晒着太阳,烤着火,在这个微微冷意的冬日很暖和。柴木哔哩啪啦的燃烧,尘烟弥漫整个红尘,我喜欢这样的容纳和欢愉,处处安静。我喜欢看见红尘的样子,不论它是什么样的姿态。
我喜欢这样静静的日子,闲坐半日,告别守门太婆,继续寻找那些过去的时光,陇西院在太白碑林里,要购票进入,就在外面看看了陇西院的大门,红墙高大,挡住了墙内的风景,我不知道墙里的模样和那些建筑的样子,没有拍到很遗憾了。继续寻到粉竹楼,一样的闭门,坐在门外的花台上,读着门联,想着门里的旧时光。有时候寻找会带来惊喜,有时候是很深的遗憾,这就是寻找的魅力。粉竹的楼的对面就是牛雪樵德政坊,风化比较严重,在江油有保存完好的两座德政坊,一座在太白公园里,一心为民的官,民会以自己的方法代代记住。仔细拍完每一个细节。进入青莲古镇,这个古镇跟大多数仿古古镇一样,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其实他应该是诗意的,是隽永的,有着丁香的气息,这里只有生硬的建筑群,没有任何的历史沉淀的味道。还好今天的这里很安静,只有我一个人行走这长长的街上,看着时光的流转。诗意小镇青莲,能真的如这美好的句子一样,给人们莲花一般的感受,让诗意流淌在这里。
|
北门半仙 打错 , 应该是文笔 - -
发表于 2015-8-30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