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我极限的行走:一路飞雪上蓥华 全程25公里、上下坡度均在35度以上、连续7小时的行走,翻越海拔2300米左右的高山,居然由初级驴友和菜鸟两类人构成的队伍完成。如题所述为“一次突破自我极限的行走”应不为过。 早8时,穿越成员准时在汽运总站集合出发,到含增后坐上事先联系好的面包车于9时20分抵达乾元山山脚徒步起点。一番整理和例行的行前合影后,在“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的歌声陪伴下,踏上穿越征途。“蓥华山,我来了!”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一路的欢歌笑语,全队于一个半小时后抵金光洞。位于海拔约1800米左右的金光洞道观是川西北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传说中哪吒师傅太乙真人修炼之地。在道观打尖时,突然自半空中升起乳白色浓雾,云雾缭绕的山中也开始淅淅沥沥的飘起了等待已久的雪花。不禁暗自感慨此处不愧是道家清修之地,道长咒语一念自平地生雾、锁山闭关,好一番云山雾罩、身似仙境的美景。 11时半,启程向着此行最高点—蓥华山,进发!随着海拔的升高和持续的行走,菜鸟们已出现驴行典型症状(不停地问距终点还有多久)。还好的是在前行不久后,沿途终于有了厚厚的、踩上去软软的、卡兹作响的积雪。“哇、喔.......”各种惊叹之后,不免是常规套路“打雪仗、堆雪人”。13时20分,笔者率先登顶蓥华山顶,其余成员也在十分钟内先后登顶。在古蓥华山道观仅有的一位居士的热情邀约下,我们进道观团团围坐于树疙瘩火前,开始大快朵颐的路餐。“你家的香肠味道不错,他家的腊肉做的可以,这个孜然味炒脆皮肠巴适,来整一口去去寒!.......” 酒足饭饱之际,道观外乌压压又上来20余人,向这一路顶风冒雪登顶的队伍打探后得知,他们上来的路就是我们要下山的道。简单寒暄后,我们告知他们含增的租车联系电话,他们叮嘱我们下山要把速度提起来,不然就坐不上大康回中坝的班车了。 14时20分,两支队伍在道观下的一个路口处挥手道别。几分钟后,我们的队伍已没入茫茫密林中,加之此时山林中的雾气弥漫,队友们在前后已看不见对方,只能靠声音互相提醒着“慢点,路太滑,抓住路边草木。”话音未落,队伍的前方就传来“哎呀!”声和重物坠地的动静,原来是成员中年龄最大的文哥跌倒了,赶紧上前拿出云南白药喷雾剂进行处理。不一会后方又传出“啊呀,妈呀!”声,又光荣跌倒一个女同志。笔者正想询问,脚下一滑也重重的坐了个屁股蹲。就这样,伴随着一路的跌绊声,总算到了传说中的吾岩寺。大家伙回望来路,感慨路难行时,一个山民背着重约百八十斤,外形超过自身两个半的大筐箭竹杆,哼着小曲轻轻松松的从山间小道走出来。傻眼了,傻眼了,大家无言以对,走吧!继续前行。 吾岩寺到旱丰村六队的下山路上,见到一大片辛夷花林。想想此处较僻静应无多少外人打搅,于是有成员相约老母花开时,来此处赏花。在坚强回家信念的支撑下,全队于17时50分抵达班车搭乘点,当一句“没有班车了”从当地村民口中轻飘飘的传出后,大家伙彻底傻眼了。但天无绝人之路,在好心村民的联系下,十分钟后一辆满载希望的绿色中巴车向我们驶来........ 感谢参加此次行走的全体成员,尤其是第一次进行如此大强度行走的几位菜鸟级队员,他们的表现确实很强悍,不得不刮目相看。在路上我也感受到了他们身体到了极限时的心理状态,但为什么他们能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就是凭借着回家的信念在支撑。当下我们什么也不缺,最缺的就是信念和信仰。何谓信念?何谓信仰?如果你不懂,那你就去问问在318磕长头的藏民。其实,有时也在问自己为何喜欢行走在条件艰苦的大自然中,其实什么“洗肺、呼吸清新的空气”都是表面的说辞,真正的应该是想在行走中,感受一些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的艰辛和困苦,在感受的过程中学会珍惜,这或许也是我对行走在路上的体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