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549
查看

2
回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芦山地震:志愿者理性回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11:3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人民网芦山4月28日电(记者 赵彬丰 王思涵)“雅安挺住,雅安不哭!”“我们都是雅安人!”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感同身受。一时间,四面八方的志愿者涌入地 震灾区。满腔热情的他们不曾想到,这次他们面对的,还有“志愿者致交通拥堵、给灾区添乱”的舆论谴责。

  为什么?短暂的失落之后,志愿者们开始自我反省和调整,认真思考理性救灾的意义。

“我必须去” 爱心堵塞生命通道

  地震发生后,“我必须去灾区”成为了志愿者们前往灾区的动力。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源源不断朝着芦山而来,在带来满腔爱心的同时,也为灾区交通带来了巨大负担,打乱了抢险救灾工作的整体部署。

  记者在芦山县城看到,许多志愿者驾驶私家车自发运送救灾物资到芦山,无序地进入造成交通严重堵塞,象征着希望的救护车、大型救援机械、装满救灾物资的卡车全被堵在通往灾区的路上,进不去也出不来。

  执勤交警颇感无奈地说:“芦山县城的街道很窄,各类救援车辆本身够多了,再加上志愿者的私家车肯定会造成拥堵。我们十分感谢大家的爱心,但也呼吁社会车辆不要盲目赶往灾区,阻碍专业救援队伍的施救工作。”

  来自成都的志愿者张滨告诉记者,自己是个体户,得知雅安地震后,就装满食品和饮料驱车前往芦山,结果在路上堵了4个多小时,亲眼见到“一些闪着警灯的救护车也被夹在车流中,车上的救护人员心急如焚,但也无可奈何。”

  面对灾区道路严重拥堵的情况,交通部门连续3次发布交通管制信息,严禁社会车辆进入灾区,保障生命通道畅通。

  让人欣慰的是,除了政府部门的干预,连日来,也有不少志愿者在灾区打出告示牌建议,为确保生命通道畅通,请求社会车辆及非专业救援人员不要进入灾区。

“我能做什么” 离开让救灾更有序

  4月23日,记者见到张滨时,他正准备返回成都。

  “我带的食品和饮料都分发完了,现在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进来,我可以放心地离开了,也算是为灾区减轻交通负担吧。”他同时表示,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自己不会再一时冲动了,而是先让位于专业救援队伍,毕竟“人命关天”。

  杨亚萍和李丽(应当事人要求,具化名)是重庆科技学院大二的学生,4月23日,她们直接逃课来到芦山县城充当志愿者,既没有带随身行李,也没想好要做什么。结果,当天下午芦山开始降雨,她们无奈只得跟另一名志愿者挤在一个小帐篷里睡了一晚。

  “帐篷里都是水,衣服、裤子、鞋子都打湿了,我们根本没想过有这样的情况。”24日早上,她俩在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为灾区做些什么之后,告诉记者:“如果实在没什么事儿做,我们打算下午就回去了。”

  不仅他们,一些自认作用有限的志愿者也已经开始陆续撤离。

  24日上午,在芦山县城,记者看到几名志愿者正在招募返程车辆,帮助大家离开芦山。不到十分钟,已经有三辆轿车停在了志愿者王伟(应当事人要求,具化名)面前。王伟告诉记者,从20号到现在,他们已送了约1500人离开灾区。

  27日下午2点召开的芦山地震新闻通气会上,芦山县团委负责人表示,据最新数据,目前留在芦山县的志愿者仅剩400多名。

  爱心并没有随着大部分志愿者的离开而减少。相反,在芦山县城里,志愿者们的行动变得更加井然有序,他们活跃在每一个救助点,有的在发放物资、有的在清理垃圾、有的在帮老乡搭帐篷、有的在带孩子们玩耍……眼前的这番温暖的景象令人心安。

志愿者,需要的是专业不是盲目

  “我们不建议非专业人士盲目行动,如果不能保护好自己,何谈抗震救灾。”一名志愿者如是说。

  某志愿者集合点,一群穿着迷彩衣、军靴的志愿者整装待发。由于23日的下雨降温,不少受灾群众出现感冒症状。这批志愿者得知消息后,当即装上药品,准备前发龙门乡为老乡看病,并有针对性地发放药品。

  该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李胜说,他们来自四川煜祺义工联合会,该联合会只招募持有执业证书的医生、建筑领域专业人员、退伍老兵以及熟悉当地情况的村民。 “退伍老兵能及时对隐藏的危险做出预警;当地村民熟悉情况,能准确告知情况,让志愿者有针对性地救援;专业技能人员能发挥所长,迅速有效地解决受灾群众所 面临的问题。这样的团队才能充分发挥战斗力。”

  来自山西省阳城县的志愿者王建军是一名乡村医生,得知灾情后他立即坐车赶往芦山。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背着刚买的手摇式喷雾器在芦山县城沿街进行消毒。

  “现在县城缺水,特别是厕所不能冲洗,对卫生防疫工作是个大的挑战。我是一名医生,从医30多年,这个时候来灾区正好可以发挥我的作用。”王建军说,“要抓紧时间控制疫情,一点都不能含糊。”

  在地震灾区,人们随时随地可以看到穿着各种“救援”制服的志愿者,他们行动整齐划一,相互配合,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好评。这些受灾群众说:“看到他们参与抗震救灾,我们心里要踏实很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沙发
发表于 2013-7-3 07:53:3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沙发 没人要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藤椅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0:59:1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谢谢支持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