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4今日 5597主题

收藏本版 |订阅

[江油记忆] 古镇烟火里的高抬戏

论坛编辑 (超级版主) 发表于:昨天 15:14|查看:7472|回复:7   [复制链接] | 来自四川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古镇烟火里的高抬戏

刘术云

古蜀道上有一座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古镇,名叫“青林口”。

“潼河溯源头,想乡属帝君,山名王爷,西通江邑,北逮剑阳,南达汉昌,更近接廉泉让水,从此不劳泛舟人;梓里瞻渡口,看市本青林,路转红岩,上底雁门,东临马阁,下历龙郡,且途连匡岫,其间定有题柱客。”这副刻于四川江油二郎庙镇潼江河畔四方碑上的对联,生动说明了青林口古镇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其对经济繁荣的巨大影响。

青林口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兴于清中期,是山货、药材的集散地。原为梓潼县辖地,1953年划归江油。古镇坐落于王爷山与人字山的交汇处,两山呈东西走向,逶迤绵延数十里,至青林口场镇时戛然而止,显得高峻雄伟。两山相汇的山谷间,半边街小河(又名倩河)从深山流出,与古镇的潼江交汇,使村落天然形成两河汇流、群山环抱的秀丽景致。“远山近水堪入画”,正是对古镇的真实写照。

青林口古镇有四个入口,分新、老二街,依山傍水而建。街道宽三五米不等,总长1000余米。老街从大石桥沿王爷山南麓临河而建,新街建于人字山西南麓,面临潼江,与老街隔倩河相望。新、老街由一座廊桥“合益桥”(红军桥)相连。

古镇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祖上多为“湖广填川”而来,有居民称是清平南王尚可喜的后裔。相传聂家曾出过武状元,符家尚珍藏一块嘉庆年间的木匾,上书“辟雍首选”四个大字。尽管两家都有人为官,聂家的房屋却比符家高大。

如今古镇仍保留着火神庙、文昌宫、万年戏台、黄家大院,并有万寿宫、禹王宫等会馆遗址。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途经此地,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留下众多革命遗址、遗物,如红军桥和大量红军石刻、墨写标语,因此青林口也被誉为“红色古镇”。

古镇建筑多为木结构,民居多为一楼一底:楼下前店后铺,门面是木板门;楼上供人居住,可凭栏远眺。门栏窗格雕工精美,因地势狭窄,民居开间较小、进深较短。有的人家利用宽1米左右连接街道的巷道作为出入通道,因此三五家共用一个巷道,巷道长达四五十米,且家家相连,颇有特色。民居高低不一,错落有致,一定距离间设有封火墙。部分民居有小天井采光,或置石缸盛水,或栽种花草;屋面全部为小青瓦覆盖,临河建筑多采用悬梁、悬挑吊脚式,临山顺势而建,具有典型的川北集镇风格。建筑多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修建,从过去的漫水石桥(现改为索桥)进场的水巷子口,遗存有雕楼,上有瞭望、射击孔,是民国时为防御匪患而建;王爷山上腰还建有防洪沟渠保护古镇。

“龙灯现,高抬见。”这是流传在青林口古镇的民谣。青林口高抬戏,又称高台,相传源自清代雍、乾年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文昌庙会和重大传统节日,由狮灯、彩船、戏装八仙开道,高抬伴随文昌神像,鼓乐笙箫齐鸣,台上台下一片欢乐,巡游展演。由于青林口地处江(油)、梓(潼)、剑(阁)三县交界,十里八乡的观者如潮。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让成千上万游客大开眼界,喜闻乐见。

高抬戏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它将传统戏剧造型与民间绑扎工艺巧妙结合,融入力学、杂技、亮彩、舞美等元素。表演多为一台一戏,以传统戏剧、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片段为场景,用特制方桌为台,中心铁杆分上下两层,各扮一人——由十岁左右的小孩化装,身穿戏服,上层以女角为主,腰裙下露出三寸金莲绣花鞋,以金鸡独立的优美舞姿站在刀、枪、剑、戟或其他道具上,刺激惊险,引人入胜。如《穆桂英打雁》剧目,上层穆桂英的三寸金莲就踩在下层孟良的宣花斧上;《蒋世隆踏伞》剧目,上层旦角王翠莲踏着下层蒋世隆的伞尖,妙不可言。

高抬戏与观众始终处于同一时空,演绎的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剧目,或是新时代倡导的典型故事。在村落里,今年或许你高高在上当演员,明年或许就是普通观众;或许全家同台,父抬着子,爷抬着孙,骄傲又快乐地行走于街道上,不断延续着曾经的故事。

1987年,江油县举行文化艺术节,高抬戏在中坝城里一亮相,立即万人空巷。是真人?是木偶?人们争论不休。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青林口兴起桃花节,高抬戏每次参加开幕式巡演,都会特意设计一台《桃花仙子》,行进在最前面。而且,他们应邀去外地巡演时,也会根据主办方的请求,临时设计高抬戏“主题形象”。上世纪末,青林口高抬戏开始走出古镇、走出江油,到绵阳、成都等地及各大景区,展露风采。

2006年国庆期间,在广州市番禺区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首届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中,在保持高抬戏原生态的基础上,又将川剧“变脸”“吐火”两大绝活融入其中。青林口高抬戏的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等特点,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肯定,最终荣膺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08年6月,青林口高抬戏成为李白故里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抬戏表演的特点在于不需要舞台、戏楼,而是用传统艺术绑扎手段将民间传说中的故事物化为鲜活的艺术形象,以戏剧片段的形式定格于高台之上,再以人力托起以供观瞻。

高抬戏在人物造型上,基本采用民间传统年画的“构图”方式,造型十分夸张,特别是巧设“机关”,将剧中人物“悬于空中”,造成角色与角色之间若即若离的效果,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看起来飘然若仙,充满了浪漫色彩。

表演时,配以川戏锣鼓、唢呐,在街道、戏院、会馆巡演。巡演时,以狮子、戏妆八仙开道,还配演踩高跷、彩莲船、打钱棍、烧火龙、耍龙灯等节目。沿街居民点燃香蜡,燃放鞭炮,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高抬戏和配演节目具有多人参与、共同娱乐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并积极参与其中。

在古镇,高抬戏见证了世间百态。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无声的戏,被岁月高高托起。每一年文昌会,都如期上演,风雨无阻,承载着人们无限的思念。古老的戏,在哪都会惊艳。三尺戏台,演过人世间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刀光剑影、醉酒诗仙。不论巡游于古镇,还是圌岭之巅,高抬戏的魅力,谁能看够,谁能道尽。青林口高抬戏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有一群热爱它、保护它、传承它、关注它、支持它发展的人。

青林口古建筑群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村落。



162612ur6jx25nartr25ld.png (1.15 MB, 下载次数: 1)

162612ur6jx25nartr25ld.png

141957xss99mgj177l568l.jpg (147.1 KB, 下载次数: 1)

141957xss99mgj177l568l.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顶30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发表于 昨天 19: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沙发
什么时候有高抬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昨天 21: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藤椅
不是每年的农历2月2才有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昨天 22: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板凳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昨天 22: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报纸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地板
太长了没看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7#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8#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