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549
查看

0
回复

吉安“锣鼓草”锅庄刘术云姚雪刚吉安村是江油市北部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4 12:56: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吉安“锣鼓草”锅庄
刘术云      姚雪刚

吉安村是江油市北部山区的一颗明珠,不仅有莲花寺古寺,地球成长的远古遗迹,美丽的瀑布碧潭、化石,还有世代相传的“锣鼓草”文化,甚至有近代衍绎出的“锣鼓草”锅庄。

一、吉安“锣鼓草”之渊源

吉安“锣鼓草”是流传于四川、湖北、湖南和贵洲的两千多种“薅草锣鼓”类形中的一种,据传都是3000多年前巴人由渔猎转为农耕时,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形成的。吉安“锣鼓草”既不同于荆楚“薅草锣鼓”的悲苦、愁绝之调,也不同于当阳“薅草锣鼓”的“高腔”(假声)唱法,主要表现唱腔自然,变化灵活,编唱自由,尾音中略带一分惆怅。

其实,不仅在六合乡,包括雁门、风顺、云集等江油北部山部都流行着“锣鼓草”。之所以能形成吉安“锣鼓草”,甚至是吉安“锣鼓草”锅庄舞。主要得力于吉安村近百多年来出现了三个“锣鼓草”演唱能人。

第一位是吉安二组周玉庭(已故)老先生,不仅唱得声情并茂动人心弦,白红押礼游忍有余,而且将毕生收集的“锣鼓草”文词,整理抄写成约两寸厚的一本红皮书,该书几十年间在吉安村借阅、传读,对吉安“锣鼓草”的传承影响极大,可惜在08年大地震中遗失。而今我们仅能从“锣鼓草”传人卢大顺(现65岁)收藏的一本民国时线装书《山伯送行》,一本75年间的手抄本中看到吉安“锣鼓草”曾经辉煌的岁月。现在已八十岁的“锣鼓草”传人王荣汉,说起往事也对周老先生充满崇敬:“我是小时候经常在莲花寺外坝子上听他老先生演唱‘锣鼓草’时学会的”。周老先生的儿子周朝荣(今73岁)和孙子周潼(今42岁)也深得家传。

第二位是四组的张选明(已故)老先生,不仅“锣鼓草”唱得的好,编词有水平,而且还会唱“灯”,据张科祥说:74年张选明领队在六合乡礼堂演出,观众人潮汹涌,挤烂了戏台楼子。张老先生的儿子张岳(今55岁)、张雄(今52岁)侄儿张科祥(今56岁)、张科云(今80岁,白果村一组)等,深得传承,不仅“锣鼓草”唱得好,而且演戏、唢呐、唱灯、舞狮等在六合乡也小有名气。吉安“锣鼓草”传人文助德(今56岁)、文助坤(今62岁)说:他们小时有空找张大爷学“锣鼓草”,张大爷不藏私,不仅教了他们唱“锣鼓草”,而且教他们吹唢呐、唱“灯”等演唱方法。

第三位是五组的文国书(已故)老前辈,那更是了不得,不仅才艺出众,“锣鼓草”唱得好,而且推动和衍绎出吉安“锣鼓草”及锅庄。暂放在第三部分叙述。

二、吉安“锣鼓草”简述

吉安“锣鼓草”设草先生两人(又称歌郎,互称联手),各司锣鼓,负责联唱;设草闲神两人(除草队伍排字头时,头尾各一个),配合草先生指挥薅草押阵。主角是草先生。

吉安“锣鼓草”演唱过程,一般由《说吉利》、《起歌头》、《唱正本》和《歇气》四部分组成,但有时因两个草先生斗唱不止,在某一部分反复斗唱,不能推进到下一步。但即兴的斗唱又往往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1、《说吉利》

吉安“锣鼓草”是每年六月份第二次薅草时开始的演唱,十多家人去帮一家除草(互助换工)。锣鼓响起来,草先生给主家和薅草村民送上吉利的祝福话,好让大家配合,把工作干得又快又好。说吉利有说有唱,极像而今流行的说唱相结的ruapu唱法。常见的有:

吉利吉利,开口要利,

先说张飞,后说刘备,

打起锣鼓,做人和气。

或者是:

清晨起床雾沉沉,

天上几朵大祥云,

雾沉雾沉要下雨,

恐怕今天搞不成。

等等。

2、《起歌头》

起歌头的词三句八句不等,基本符合七字韵,歌词比较优美。

常有:

水有源头木有根,

水有源头归大海,

木在山中长成林。

或者是:

芭蕉树儿千条路,

水打杨柳万条根,

锣鼓一响说分明。

或者是:

敲起锣来打起鼓,

大家听我来起头,

先说家乡在山湾,

清色柳树沿河排。

座座高山美又美,

自花朵朵开满山。

花开山岗心一条,

决心大战六月草。

当然还有锣鼓响了几通,半天都起不了歌头时,歌郎会和联手商量:

左手推不开,

右手推不脱,

打起锣和鼓,

我们一人说一个。

3、《唱正文》

又称唱正本,七字韵,比较正规的有《梁祝叹》、《清官图》、《大十进唱》、《三国歌》等,也有问答式的《露水神》,前几句词为:

锣打一捶响一声,

叫声乡亲听分明。

我今不表别一段,

我来问下露水神。

露水神来露水神,

你是哪国哪县人?

……

太阳出在那一国,

照见哪洲哪国人?

当初是谁开河道,

谁人搬山塞海门?

……

可以看出其想象力极为丰富,一问一答,特别有趣。当然大家更喜欢听两位草先生交歌接歌时的斗智水平了,比如接歌:

叫我接来我就接,

晓得接得接不得。

管他接得接不得,

正月不接二月接。

三月接你胡碗豆,

四月接你早大麦。

……

又比如交歌:

锣鼓打得正很很,

各位薅草听分明。

我今不表别一段,

只与联手交歌文。

你把喉咙漱开等,

鲜歌要上你的门。

五黄六月天气大,

一家一薅是光荣。

……

交接歌多以月份或数字排头,叙相应月份(数字)的事,还要合七字韵,其难度可见一斑。草先生不是一般人可以当的,其口才、记忆、嗓音、阅历以及锣鼓水准、演唱技巧都为好者才可能胜任,也才能让大家忘却疲劳,极积劳动,齐心协力加油干,大幅提高劳动效率。

两位草先生演唱中,要随时关注薅草人的速度和质量,对于做得好的鼓励:

草要薅好,不要太毛,

争当模范,人争英豪。

对薅草质量不好的批评:

快点薅,快点薅,

莫把玉米当成草。

对薅草速度落后者,一声锣鼓在屁股后响起,草先生唱到:

快快薅,快快薅,

不要伸起蚂蟥腰。

草先生也有较温和的押字头唱词,比如:

快快落来快快落,

下面有个死角角。

你把字头抬起来,

我们才好卷角角。

4、《歇后》

歇后是中途休息一会又开始薅草时的几句唱词,如:

歇了气,要起来,

大家都把字头排。

各人字头各人排,

我们把歌儿唱起来。

……

也有歇后这样起句唱的:

请起来请起来,

各人字头各人排,

各人字头各排好,

二位歌郎送歌来。

……

而后进入正本程序。乡间常有谚:“说得怪才干得快”,草先生也会唱一些荤段子,让人开怀大笑。比如:

薅了一界又一界,

两个儿郎贩牛卖。

……

锣鼓声、锄头声、欢笑声响成一片,大家你追我赶,干劲十足,大片大片的山坡庄稼地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就被薅完了。

傍晚收工,是歇后的另一种演唱形式,如:

日头下了岩,

锣鼓幺了台。

今天放工早,

明日早点来。

收工回走,草先生还不忘唱最后一段:

太阳落坡四山阴,

唱个山歌去搬兵。

男人搬的杨宗保,

女人搬来穆桂英。

这样,草先生方闭嘴,劳动一天的人儿一边走在回家路上,一边对起了山歌,比如:

太阳落坡四山黄,

妹儿出门收衣裳。

衣裳搭在肩膀上,

瞟眼瞟眼过路郎。

……

也有放胆的对唱:

(男):对面林子里花大姐,我问你情哥叫啥子?

(女):墚上嘛莫得我的郎哦,小情哥喂咗,二面的麻柳叶。

(男):对面林子里花大姐,我问你情哥叫啥子?

(女):白汗褂子袖儿长哦,小情哥喂咗,二面的麻柳叶。

……

还有山歌《月儿落西山》更是极具诱惑,一天辛勤劳动的疲劳感,常在一路的山歌笑语中消失干净,这也是山里人自娱自乐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中,薅草男男女女,人人都是演员,个个又是观众,日升月起,欢歌不断。

三、吉安“锣鼓草”锅庄舞

吉安“锣鼓草”和吉安“锣鼓草”锅庄舞的形成,是吉安村五组的文国书老汉(已故)的重大贡献,至今吉安人谈起“锣鼓草”锅庄舞,必说文国书老汉。文国书老汉粗通文墨,活泼大方,多才多艺。对“锣鼓草”和山歌的表演技能极高,随手摘片树叶就可吹响半部《山伯送行》,学女子哭嫁可唱得现场人人泪落。耍灯唱戏,唱《木莲和尚》手到擒来,做道场、唱祭、安神歇土也特在行。

当年跟随文国书、吴昌钰(已故)一起演“锣鼓草”的两位村民文国亮(今93岁)、吴昌华(今71岁),谈起往昔仍对文国书老汉满怀崇敬。文国书老汉其一贡献就是整理修改了流传于雁门山区的“锣鼓草”,添加一些现代词汇,淡化悲音,形成了吉安“锣鼓草”的风格。比如:

一对白鹅飞云天,

一桥连通大江南。

有朝一日春来到,

春风杨柳笑开颜。

薅草社员真辛苦,

流的大汗如下雨。

社员热情胜云天,

还要建设大寨县。

……等等。

六三年以后,吉安“锣鼓草”进入沉寂期,直到包产到户,改革开放,吉安“锣鼓草”又迎来了春天,文国书老汉也充满了创作的活力。“锣鼓草”不仅在田间地头表演,而且走进了院坝,形成吉安“锣鼓草”锅庄舞。

吉安村五组二十五户人家,住在海拨近两千米的灵宝山,村庄和近五百亩土地被十多座峰峦环绕,云雾弥漫。尽管以玉米和土豆种植为主,但吃穿有余,年年玉米棒子堆成山,八、九月剥玉米,都围在队部保管室前坝地上(三合土坝子),一边剥玉米一边冲壳子,文国书老汉这时总爱领着大家来几句山歌,后来干脆领着联手唱吉安“锣鼓草”,夜凉了,用玉米芯在院坝中间燃起火来,四周拨玉米的群众成了薅草的人,草先生敲锣打鼓边转边唱,欢歌笑语,热热闹闹到天明。

吉安村人备年货,基本上腊月都要自酿年酒、杀年猪,而灵宝山人更是酿酒好手,酿酒杀猪都要请队邻在队部院坝“吃刨汤”,喜吹闹热的文国书老汉又会领着联手演一场“锣鼓草”。渐渐地,“锣鼓草”成了灵宝山人的爱好,有事没事每周都要在队部院坝演一、两场,由于高山夜晚寒冷,便在坝子中间烧上一堆火。随着草先生的锣鼓斗唱节奏,人们围着火堆,摸仿薅草中,扛锄、除草、抖草、前行等一些动作,一边舞一边转圈圈,有时还有人跟着吼上一两句,歌声笑语中不觉又到天明。文国书称为“坝坝火堆锣鼓草”。众人同演同舞的习惯,在文国书老人去逝后也未间断过,越舞越有兴趣,越舞越有水平,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灵宝山水源枯竭,村民全部外迁,伴随灵宝山人的脚步,“坝坝火堆锣鼓草”才散落川北的一些村庄,封存于人们的记忆里。

其实“坝坝火堆锣鼓草”就是锅庄舞的表现形式,篝火、围圈舞蹈的人群,差别在音乐和舞蹈动作,还增加了两位草先生敲锣打鼓说唱“锣鼓草”词这一元素。劳动中的创造往往最自然,最美,最具活力!而今吉安人直接称这种表演形式为“吉安锣鼓草锅庄”。形成了方今中国唯一的汉文化锅庄舞,这也是至今吉安怀念文国书老人时充满崇敬的重要原因吧。

智慧的吉安村人把“锣鼓草”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加个,可打秧歌锣鼓,扭秧歌,可以唱红事(接亲)的“锣鼓草”;再加个马锣子,打狮子锣鼓,可耍狮子,可以唱白事(丧祭)的“锣鼓草”。第一次感受“锣鼓草”是2018年冬天,一个贫困户老奶奶去逝,晚上祭礼时,张科祥、文助德作草先生,领演白事“锣鼓草”舞。后来交谈中,听到吉安“锣鼓草”锅庄舞的表演形式,一种深深的刺痛在心底漫延:这是唯一的汉文化锅庄!是“非遗”遗珠啊!

一百多年来,在吉安村三位“锣鼓草王”的不断努力下,“吉安村锣鼓草锅庄”的风格,内容和舞蹈动作基本成型,我们能做的是为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尽力推广他,让他成为江油北部山区旅游的一张名片。

(2019年8月12于吉安村)

20190814_934_1565758512838.jpg
20190814_934_1565758513043.jpg
20190814_934_1565758513247.jpg
20190814_934_1565758513451.jpg
20190814_934_1565758513666.jpg
20190814_934_1565758513872.jpg
20190814_934_1565758514090.jpg
20190814_934_1565758514316.jpg
20190814_934_1565758514531.jpg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