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yrbzhmhk 于 2015-3-21 22:40 编辑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将他魂牵梦系的故土描绘得如梦如歌,荡气回肠,也将这座湘西小城推向了全世界。因为沈从文是凤凰人,很多人以为“边城”就是湖南凤凰,其实不然。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湖南省花垣县的茶峒镇,并非“凤凰古城”。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小说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皆有古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河街繁华祥和的码头市井,虽有一营士兵驻老参将衙门,有地方的厘金局(税收征稽),却仿佛并不存在,各处是一片繁忙的劳作,古朴的店铺,林林琅琅“五百家”。“船来时,远远的就从对河滩上看着无数的纤夫……带了细点心洋糖之类,拢岸时却拿进城中来换钱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鸡,养两只猪,托下行船夫打副金耳环,带两丈官青布或一坛好酱油、一个双料的美孚灯罩回来,便占去了大部分作主妇的心了。”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由此,《边城》走向世界,“边城”走向世界。
我是很久“不文学了”。出版书号可以用钱买,出版的书要作者自销;有笔力的作家以字数算计,替给钱人写家史写厂史写个人发迹史;出版社变身经纪公司包装“美女”“美男”作家,疯狂的追星粉丝取代潜心读者……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不文学了”。人人都出书,那是一个可怕的景象。人人都不读书了,那是一个更可怕的景象。人人都出书的时候,离人人都不读书就不远了。
2013年正月初二,我们自驾车进入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古镇。
走进茶峒的这一瞬间,忽然就对周遭的一切产生了敬畏!而最令我震撼的是,对文学的敬畏油然而生……
“到了冬天,那个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古镇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古镇
河街市井繁华不再
林林琅琅“五百家”今昔何在?
历史见证
湘西吊脚楼
茶峒古码头
拉拉渡
不见“白塔”
过渡费1元
我在茶峒渡船上
正月初二的边城客人
茶峒当今摆渡人
当代廊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梦船拢了岸,一个人摇摇荡荡的从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边跑来”
“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注: 版权作品,照片和文章未经赵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江油赵敏 与您同感:) 谢谢您的欣赏支持
发表于 2015-3-22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