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竹小溪 于 2014-12-21 23:08 编辑
天生塞---魏城圣水村,那个寒冷冬日的早晨,大地铺满了白白的,厚厚的霜,乡村一片安宁,我们乘车到达圣水村。公路边问路,大姐还记得我,一面之缘心生感动, 在我行走的途中,我也会记住遇见的每一个人。穿过村庄,静谧的田野,唯有薄雾流动在每一个角落,告诉你每一个可以到达的地方。路过一个小寺庙。进去看到到在地上的石碑,石碑上刻有印章一枚,记录了当时本地的一些情况。透过石碑的上的字,我们可以看到已经逝去的时光,历史刻在石碑上,历史记录在史册里,历史存在每一个记忆里。寻找,寻找,也许永远也找不到历史的本来面目,他们离我们那样的遥远。
这次寻找很顺利,当地人对于天生塞都熟知,这是一种积淀,我喜欢看到这样对自己所在地方熟知的一种情况。我们很多人,对自己所在的地方,对自己都是极其的陌生。走过山林小道,路过一个废弃的农家大院,里面柚子树结满柚子,无人采摘,柚子掉了一地。大院外面发现古井一个,我们估计这里也应该是天生塞的一部分,水源之地。沿着山上的小道,再行,来到绝壁下,山势级陡,据同行的朋友介绍,这样的地势适合建立山寨。沿着山壁,登上绝壁,穿行在荆棘里,沿着山脊行走,有天然石垣一道 在山脊上延伸达两三里,非常壮观,也许很久没有人走过,路隐于乱草里。
一处两边都悬崖,外面的用石头砌成的围墙完好,高约两三米。我们很兴奋,这外形完好的应该是北门了,有进入山寨的石梯,仅容一人通过。进去之后,地势开阔,适于建房,居住,四处都是绝壁,但凡有点缺口的地方均有石头围墙完善。想那个时候,魏城里的人们在山寨里躲避,抗拒滇匪,那时候的山寨是何等的闹热。时光过去了,一切消散,消失在那时光里,我们走在深深的野草里,阳光正好,想象着那时的场景。当我还在奋力与荆棘做斗争时,前面的伙伴发出惊喜的叫声。
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南寨门的寨门完美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几次寻找来最让人兴奋的一次,常常是没有任何的收获。寨门在阳光下静立,寨门气势雄浑,两个门,长长的条石无岁月的风尘。它,在阳光中那么美,它,依旧守护着荒芜的土地。它依旧每天迎来日出与日落。一点点看过,不愿意遗落一点,旧时光这样保存下来,今天再见到,是很幸福的,寻找带给我快乐,我愿把时光放在这寻找里,寻找到心的栖息地。寨门正中的雕 有一枚同治时的钱币。这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完好的寨门,再多的辛苦也是开心的。寨门外的石碑很好的记录了天生塞的来历,及时间。
魏城吃过午饭,在伙伴的陪同下又去看了塔子坝的文风塔。文风塔体现了各个时代的遗留的痕迹,现在里面供奉菩萨,塔内有清代题刻20余则,还有文革的画面以及标语,历史就这样重重叠叠的夹杂在一起。离开,也许这又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相遇,这些还能保存下去。让喜欢的人们一次一次寻找到。
上潼辨认的立于寨门石碑上的碑文。
修复寨碑
余闻天生寨,古寨也。肇自嘉庆甲戌年,有山麓近居数姓捐赀经始,未落成。迩咸丰庚申年,滇匪窜蜀,旧姓等奉宪扎复议补修。旧户捐赀成美,新户乐捐凑成。倘世远年湮,捐赀培补,在寨人等,俱应不吝锱铢。今将捐赀姓名镌石重铭,以昭兹来许云耳。是为序。
(以下捐赀姓名及银钱数从略)
大清同治二年孟秋月朔二日立
奉示补修
天生塞一座,总、散领袖共二十人,花户三伯(佰,下同)一十家,丁口一千三伯数,现有塞内团簿一样,二十本,姓名照出合同,各执为据,塞垣内埂外脚许令地主护蓄柴草,但不得开挖,倘有无故毁坏,凭据公罚。
咸丰拾年正月廿二日
|
-
psbCA0I3IP6.jpg
(149.51 KB, 下载次数: 11)
-
psbCA2DXIZQ.jpg
(199.12 KB, 下载次数: 14)
-
psbCA5TRKV7.jpg
(73.82 KB, 下载次数: 15)
-
psbCAIVAFBW.jpg
(147.5 KB, 下载次数: 12)
-
psbCAJ35OC7.jpg
(153.3 KB, 下载次数: 13)
-
psbCARLO4A2.jpg
(218.23 KB, 下载次数: 14)
-
psbCAVCLKR1.jpg
(197.04 KB, 下载次数: 11)
-
untitled5.png
(690.12 KB, 下载次数: 12)
-
untitled7.png
(566.22 KB, 下载次数: 8)
-
untitled8.png
(779.81 KB, 下载次数: 12)
-
untitled9.png
(134.14 KB, 下载次数: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