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掏出防身的装备,一步一步走到帐篷门处,最后掀开帐篷门才发现里面躺了一哥们,这哥们估计是在睡觉没听到。短暂的聊了聊才知道他就是前天下午进来那位,据他说这里已是尽头,里面是三面悬崖,走不过去,听到这我很是失望,也比较郁闷,我原本以为里面可以走过去,我想着是天黑之前穿过这条峡谷的。此时已是下午4点20了,我环顾了下四周的环境,四周是峭壁,往里面约百米处有个山洞,山洞下有个潭,名曰老龙潭,据说已经干枯了,可以见底了。我此时也没有心情进去看了,因为我没打算在这里扎营,也考虑到不再浪费体力。因为我觉得这地方不咋安全,靠着崖壁我担心一旦点背来个落石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稍作休整后,我还是选择了原路返回,但是心里想着是如果天黑前赶不回早上的营地,那就在途中找一处有水源的安全的地方扎营过夜。争取至少感到那个小瀑布处。因为那个地方我当时觉得勉强可以扎营。 所以很短暂的休整后,作别那兄弟,我们又继续上路,原路返回。 说实话起初我也没有信心在天黑前能走到什么位置。因为我们出发的时候已经4点40多了。谷里的天基本6点就差不多黑了。这一天我们几乎没有补充食物。此时的体力也消耗了很多。但时间很紧张,我们也不敢怠慢,只能坚持着一直走,庆幸的是回去是下坡,相对来说要节省很多体力,而且加之目标很明确,就是天黑前至少感到小瀑布处,所以走起来比上来的时候要轻松和愉悦很多。做什么事就是这样,一旦心里的目标明确了,就有一股莫名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你,这时你才不会感觉到懈怠。 一路我们几乎没作任何停留,除了喝口水之外,我们一直在赶路,也无暇再观赏风景。大约5点半的时候,我就顺利的赶到了小瀑布处,下山的速度是我始料未及的快。这源于主要是来时的路已比较熟悉,不用再费心去找从哪块石头上才能下去了。而且由上而下视野也比较开阔容易看路。还有我想就是心理作用了。虽然此时体力已不占优势。 到达小瀑布时天色还没有黑,感觉至少还有个把小时能走,我观察了下四周,感觉这里也并非理想之地,于是短暂的犹豫后,决定继续前进,争取晚上赶回昨晚的扎营处。于是我们没敢作任何停留便再次出发了。天黑的比我们想象要快许多。大约6点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接近黑暗了。而那时我们还没有赶到目的地。不过离目的地不远了。走至来时看到的山体坍塌处时已基本黑了。(注:第一天晚上夜里我听见落石的声音应该就是从这里传去的,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很大一块山体滚在了河床边上,印记新鲜就是才滚落下来的)。因为看不清石面,这时行走的速度缓慢了很多,因为在岩石上行走不比平地,一不小心踩歪容易扭伤甚至刮伤脚,一旦扭伤脚,那麻烦就大了。所以也可以说最后一段路程是最艰难的。我有几次差点扭到脚,体力也似乎在做最后的冲刺中流失的很快,就这样在半黑中回到了营地,整个下山大约花了2个小时左右,这速度让我很惊讶。 回到营地已是6点48了,第一件事就是生火煮面,补充食物,因为此时我们不仅筋疲力尽,而且感觉到很饥饿了。几乎一天没进食物。仅在途中吃了3根火腿肠,上午的那顿稀饭也只有一小碗(碗是户外炉具套件的那种,很小,不夸张的说几乎只够我一大口喝的)。此时的我已感觉到有脱水现象。因为途中流失了大量的汗水,以致衣服全部汗湿透。烤着火把面吃了后,休整了会才开始搭帐篷。这时差不多快八点过了。连续两晚扎营都是在黑暗中进行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准备充分。 吃过东西精神也好了很多。我们一直烤火到10点多接近11点的样子才开始进帐篷休息。这一天过的还是挺累。不过走过了那条峡谷回头来看还是很有成就的。有许多人可能觉得这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做瞎折腾。我只能说这是一种别样的生活,也是一种身心的锻炼。在健身房你也许能充分的锻炼到身体,但在这里你不仅能锻炼到身体,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到心灵。 第二天懒懒的睡到10点过,我们收拾好行囊,把剩下的点米煮了稀饭,吃过后便出谷回程了。阳光明媚,出谷后我们走了差不多1小时才搭车。 此次徒步,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按原计划一路穿行而过,而是最后不得已原路返回。原计划想去悬空寺,可惜也没能找到路。这是此行一处败笔。 据说悬空寺是在还没有到小瀑布处,是在快接近小瀑布的某处,由于回行时天色已黑,我们也就没在找路了。具体建议进谷前咨询当地村民。 注:白鹤大峡谷地震后一直荒废无人。里面已不再有任何道路可言。还有很多山体仍在不断的落石坍塌。目前河床中仍能看到压在巨石下面的树木,如今已成枯木。震前可想谷中应该是生机勃勃。 个人对后来驴友提出如下建议: 1、如遇下雨,切勿前往。 2、安排好时间,最好当天返回,因为谷中没有非常合适的安全的扎营点; 3、翻越巨石需带绳索,尤其有女士参与的,以保证安全; 4、此行徒步对体力要求比较高,可适当轻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