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少年李白之《朝夕录》第八章:灯笼暗语传心意

尘封知返 (新手上路) 发表于:2025-8-10 13:42:45|查看:2571|回复:0   [复制链接] | 来自四川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那日溪边风波之后,李白明显感觉到苏清月在刻意回避他。去竹幽居,常常扑空;路上“偶遇”,她也总是低头匆匆而过,眼神躲闪,不复往日的清澈坦然。
李白心中烦闷,既恼恨那群浪荡子,又忧心苏清月的恐惧,更对自己可能给她带来麻烦而自责。少年心事,百转千回,难以排解。
这夜,他心绪不宁,书也读不进,剑也练不好,索性独自划着小舟,又来到涪江之上,停泊在熟悉的太白洞口附近。
江水呜咽,山影幢幢,更添寂寥。他下意识地望向对岸的灯笼洞崖壁——那夜夜为他亮起的灯火,如同暗夜星辰,曾是他苦读时最温暖的慰藉。
然而,今夜,灯笼洞的方向一片漆黑!那盏熟悉的灯火,没有如约亮起!
李白的心猛地一沉!一种强烈的不安攫住了他。是因为那群浪荡子的骚扰,让她不敢再来了?还是……她真的因为害怕牵连,决定彻底远离自己了?
他再也按捺不住,将小舟奋力划向灯笼洞方向。靠岸,攀上陡峭的崖壁。
崖顶平台空无一人,只有夜风吹过荒草的簌簌声。他焦急地四下寻找,借着微弱的月光,终于在崖边一块避风的凹石后,发现了那盏熟悉的、用竹篾精心编制的防风灯笼!灯笼完好无损,静静地躺在那里,旁边还放着半截未燃尽的牛油蜡烛。
灯笼在,人却不在。她是故意不点的!
李白怔怔地站在崖顶,夜风吹得他衣袂翻飞,心中却一片冰凉。他俯身,小心翼翼地捧起那盏灯笼。竹篾被摩挲得光滑温润,仿佛还残留着她指尖的温度。他点燃灯笼里的蜡烛,昏黄温暖的光晕立刻驱散了身周的黑暗。他将灯笼挂在崖边最显眼的老松枝桠上。
然后,他退后几步,对着官渡村的方向,深深吸了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对着空旷的夜色喊道:
“阿月——!你看!灯亮了!我没事!他们不敢再来!别怕——!”
少年的声音带着急切、承诺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在寂静的山谷间反复回荡,惊起无数夜鸟,扑棱棱地飞向远方。他一遍又一遍地喊着,直到声音嘶哑,直到江风将他的呼唤带向村庄的方向。
他不知道苏清月是否听见,更不知道她听见了会作何想。他只能固执地守着这盏灯,如同守着一个渺茫的希望。
灯光摇曳,映着他孤独而执拗的身影,在崖壁上投下长长的、寂寥的影子。
那盏点亮的灯笼,不仅是为夜读照明,更是他试图穿透隔阂、传递心意的信号,在茫茫夜色中,微弱却倔强地亮着。
(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4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