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足香港时,总觉得这座城市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 —— 双层巴士在狭窄的街道里灵活穿梭,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步履匆匆的人影,连茶餐厅的伙计都能一边用粤语喊着 “靓仔靓女”,一边三分钟内把餐品端上桌。可待得久了才发现,那些藏在快节奏里的细碎温暖,才是让这座城真正动人的底色。
记得在中环找一家老字号云吞面时,对着地图绕了三圈还是迷了路。路边报刊亭的阿伯见我急得打转,放下手里的报纸就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指路,末了还补一句 “转弯处有棵大榕树,认准它就不会错啦”;在尖沙咀码头等渡轮时,旁边的阿姨看到我手机快没电,默默从包里掏出充电宝递过来,笑着说 “后生仔出门要多留意电啦,不然联系不上人好麻烦”;甚至有次在彩虹邨拍照,一个背着相机的本地学生主动过来提醒 “下午三点的阳光最好,从这个角度拍能把彩虹色的楼拍得最靓”,还耐心教我怎么避开人群……
这些瞬间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像维港的海风一样,轻轻拂过心里最软的地方。香港的魅力,从来不只在于高楼大厦的繁华,更在于钢筋水泥间,那些愿意为陌生人多花一分钟、多讲一句话的善意。
你在香港有过哪些温暖的偶遇?是街头艺人看到你驻足时特意多唱了一首老歌,还是便利店店员在你忘带钱包时说 “下次路过再给就好”?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吧,让这些细碎的光,照亮更多人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