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油市太平镇河西和西屏镇境内,耸立了一座山,东起平通河堰嘴岩,西止亮洞子盘江。河西这边叫“青岩子”,西屏那边称“白岩子”。山虽不高,因是江彰平原的边沿,远远看去也格外雄伟。山上植被较好,多为松、柏,每到春夏,山花盛开,也不失为一个徒步观景的好去处。
山前有泗州村(今泗月村)、天池村(今龙泉村)、清华村(今普照村,以及西屏祥和村等,山下名胜古迹有姜家楼(即泗州寺)、月爱寺、龙门寺、清泉寺\,三清观,普照寺等,山后为边界沟,即是古代江油与彰明县交界之处,也称水观音,马溺水,上敬家槽和下敬家槽。青岩子也分“大青岩子”和“小青岩子”,有小路贯通让水与河西,过去,常有人去龙潭子挑石灰,现在很少有人行走。在山上岩石壁上曾写有“农业学大寨”几个白色大字,人们站在几公里外的河西大桥上也清晰可见。山上有许多洞,诸如“毛狗洞”之类,但龙泉村6组松林坡右边的“穿洞子”,最为有名。
“穿洞子一不穿”。是流传很久的古话。传说,很久以前,河西坝里缺水严重,有人就出主意,从后山的龙洞引水。于是,就请了很有名气的石匠从山腰打洞。这位石匠手艺十分了得,打水缸不漏,打磨子一路接一路,打猪槽养的猪大条大条的。可是,他在山上打洞,左打也不通,右打也打不通。打了三年零六个月,也没打通。于是,就有人笑话石匠,没有金钢钻,也敢揽瓷器活。可这石匠偏不信邪,仍坚持起早贪黑打。
一天,来了位白胡子老大爷卖草鞋,笑着问石匠“穿不穿”?石匠正干得冒火,气咕咕地说:“你让开点,不穿,不穿”。哦豁,这下就完了呢,穿洞子在打也打不通了。原来,卖草鞋的老大爷就是山神,只因石匠开凿洞子前没有祭拜自己,故施法阻挡。后见老百姓缺水,便显露真身向石匠讨口封。结果,石匠说“不穿”。后来,人们就在堰嘴岩开堰引入平通河之水,灌溉万亩良田,种植附子。涪西堰之水流经河西泗洲、月爱、龙门、天池、清华、普照、古柏、桥楼后进入钻岩子的青莲裕光,后从太白祠旁注入盘江,然后汇入涪江。也有人说涪西堰过去叫“付西堰”,因是解放前河西乡付乡长倡导修建故名,河西姚济堰就是明代一位姓姚的出钱修的。姑且听之,姑且信之。
据说,穿洞子很深,由于有些地方狭窄,岔洞又多,所以从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深,洞子里有多宽。反正洞里怪石林立,似牛非牛,似马非马。老一辈人说里面曾藏过许多土匪,土匪们所抢的金银财宝都藏在洞子里的。有胆大的打起火把去寻找,但只找到一把鬼头大刀。
当地有人曾想依托穿洞子,还有山家湾、天池水库等资源开发旅游,但由于缺乏资金半途而废。
如今,修建绵(阳)九(寨)高速公路,高科技的设备,机械化操作和爆破,终于打通了天池村两个隧道,成为绵阳至九寨沟的第一个隧洞。据说,有关部门突出哪吒文化,将取名叫“哪吒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