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7.82万
查看

27
回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中坝的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5-12 13:5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出生在中坝红军纪念碑旁的一个小四合院内。红军纪念碑位于城中心,前身原为国民党江油驻军董宋珩为川军师长孙震修建的德政碑,民国24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经过江油后,几次更改碑名,解放后定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光荣胜利纪念碑”。
旧城改造前,城内民居多为青瓦砖木混合结构的平房,纪念碑北南方为解放上街和解放中街、解放下街,上至大场口,下至鱼市口(鱼市口又延伸到青龙街、昌明桥、太平场、南街、民主街等);东边为和平街,连接神仙街和火炮街;西边为西街(又称西门),连接紫石桥(旧称纸市桥),离紫石桥不远有一处体育广场(现为川信小区),解放后江油县的历次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当时中坝场的人口只有十来万人,二代以上多是外地移民,一般居民家庭大都有三至五个孩子。那时的家长不象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看管很严。到了夏天,虽然家长们也不准孩子们私自下河洗澡,但一放学或放假,孩子们仍然会背着父母偷偷到河里游泳,一般的地点在南河、大河坝、泰山庙(现太白公园内)。有的孩子每天回家后,父母会在他的手臂上抠两下,若划出了两道白印,便证明他偷跑到河里去游泳了,便免不了会挨上一顿暴捶。进国营单位是件很荣耀的事情,也是所有孩子们的理想,有的家长就会在孩子到了就业年龄时千方百计找门路为娃娃谋个“铁饭碗”。在阶级斗争如火如荼的岁月,大人们除了上班,还得参加各种运动:开会、集会游行、修河堤……但孩子们的童年依然快乐,滚铁环、捉迷藏、赢烟盒、斗鸡等是最普通的游戏。那时候我们最喜欢的一件事情是看坝坝电影,每当遇到七三一部队和附近厂矿放电影,便会缠着同街的大孩子们带我们去。记得有一次,一部精彩的战斗故事片刚开始不久,突然下起了大雨,由于舍不得错过这难得的机会,于是便站在雨中观看,等象落汤鸡似地回到家中,半夜就发起了高烧……
老中坝鱼市口的夜市最为热闹,老字号“一口钟”面馆生意兴隆。80年代,金轮村一位姓宋的农民在西门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席棚卖肥肠,生意越做越好,到现在肥肠已成为江油一道远近闻名的地方小吃。南门供电局大门至王爷庙还有条“好吃街”,一到晚上灯火璀璨,街边小吃和摊摊酒很是吸引人。记得我高中毕业不久,一位朋友从家里偷出一瓶尖庄白酒,然后约了几个哥们儿凑钱跑到好吃街嗨了一顿。
中坝人勤劳、纯朴,但自古也有休闲的民风,有句老话说:好吃懒做,中坝卖布。我在雍正版《江油县志》上也曾看到过相关记载。人们大都喜欢喝茶、打牌,老少爷们儿坐在茶馆里听评书、围鼓、摆龙门阵。老中坝比较有名的茶馆有模范村、水月亭、临江艇等。
中坝场从解放前到20世纪90年代末,一直存在着一帮名为“操哥”的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是十多二十来岁的青年,物以类聚,游手好闲,经常寻衅滋事、沽吃霸赊,但这帮老大往往在短暂的辉煌之后结局大都悲惨,有的在帮派争斗中或被人砍死砍伤,或犯法坐牢、被枪毙,有的年纪大了被后来者取代、晚景凄凉,但也有一些幡然悔悟金盆洗手后老老实实地做人。
旧城改造之后,江油新城区与旧城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如今老中坝的标志仅存这座红军纪念碑,铁门坎、堰沟边、樱桃园等这些老地名对于80年代后出生的人们已经显得相当陌生。
我们家从解放初到旧城改造前,居住在纪念碑旁的小四合院里近半个世纪。在这里,我渡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因而对此地留有深刻的记忆。如今纪念碑周围已成为江油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但它依然默默伫立在这里,四面的碑文留下了深深的时代铬印,无声的见证着中坝城由小变大的历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27#
发表于 2025-1-8 19:49: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好文章好久在抖音上讲一下作者不会说侵权你的文章吧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6#
发表于 2015-1-7 12:45:3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看来只有老中坝人才有如此之描述和写作。:lol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5#
发表于 2015-1-5 14:59:2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你的老中坝的记忆被今日江油刊用了。谢谢。请与我联系市委宣传部今日江油副刊变价雷兴双QQ923868153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4#
发表于 2014-12-20 16:06:1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变化大哦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3#
发表于 2014-11-24 23:02:1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中坝场从解放前到20世纪90年代末,一直存在着一帮名为“操哥”的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是十多二十来岁的青年,物以类聚,游手好闲,经常寻衅滋事、沽吃霸赊,但这帮老大往往在短暂的辉煌之后结局大都悲惨,有的在帮派争斗中或被人砍死砍伤,或犯法坐牢、被枪毙,有的年纪大了被后来者取代、晚景凄凉,但也有一些幡然悔悟金盆洗手后老老实实地做人。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2#
发表于 2014-10-24 20:43:0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鱼市口“一口钟”的抄手好吃、很香,礼拜日进中坝城去吃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1#
发表于 2014-10-22 16:39:2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欣赏了。要是能配点照片或者描述一些中坝特有的风俗就更好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
发表于 2014-10-21 21:05:4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黑黝黝 发表于 2008-5-12 15:26
呵呵,我是80后的我小时候也是在纪念碑旁的一个四合院长大的(不晓得我们是不是邻居),虽然那个时候小,但是 ...

凶得很的操哥兄弟。以你父母的年龄来看,与他们同时代的操哥兄弟应该是1970年代前后著名的徐二娃徐三娃吧,那时候所谓的凶,未必是真的有本事,名气大一些而已。
操哥徐氏兄弟的父亲是流落在四川的东北军军人,身材魁梧雄壮,有点赳赳武夫气质。1950年后当过江油某剧团(杂技团?)的武术教练,剧团的武术,无非是技巧、表演套路而已。此人晚年回了北方原籍。
徐家兄弟不止两个,笔者见过的还有个徐四娃,青涩少年,高大英俊,不是操哥路数。随着文革结束,徐二、徐三逐渐从江湖退隐。后来境况不知。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发表于 2 小时前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发表于 2 小时前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19#
发表于 2014-10-20 17:31:2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唉,旧城改造时哪四合院里的树我都拉回家当柴烧了:lol县医院那桥的桥墩石拉到桥头的文化馆堆起后来也不知用到那了,折迁时记念碑四周像百货公司,印刷厂下哪人防工事防空洞还好的很唉全毁了。我经历了折迁的整个个程。就是没把旧貌照下来后悔,当年旧城改造和规划是教育局调去的人在管他们应该留有旧城的照片,看了楼主的贴又回到了20年前勾起了无限回忆,我大姨也住在哪四合院的姨夫姓白。大姨姓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18#
发表于 2008-12-3 18:40:2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西藏
那时候,有老体育场的时候我才几岁。。。。。。。。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