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在论坛发帖一段时间,论坛的坛友友善,气氛极好。才疏学浅,不能写出更美的文字,只为分享一些所见所闻,及先祖留给我们的一些美好的东西,每每被问及路线,每次出去自己也是乱走的,真的是很难说清楚,路痴一枚只怕误导大家,我会尽量写清楚所寻地点,我想大家也不必更详细的攻略。每个人的出行都是不可复制的,只要去寻找,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快乐。
新铺梁的双牌坊是唐陈氏节孝坊与唐曾氏节孝坊---绵阳高新区磨家镇接龙寺村3社与涪城区新皂镇邱家庙村3社交界的新铺梁。初冬阳光正好,对于此行的线路我依然模糊一片,更为糟糕的是,没有同路的伙伴,我只能在自己的迷糊中去找寻。不知道是何缘故,总是无法很好使用地图,这是我最大的痛处。坐上公交,来到的郊区。回望城市,那么陌生,是一个吞噬所有善良,纯朴的巨大的漩涡。这个时代变化太快,铲除一切旧时的东西,礼仪,风气,饮食。。。我们的欲望太多而情感太少,向往太多记忆太少,在一次次的寻找与探寻之中,深刻的体会到文化孤儿的含义。
喜欢这个温暖光线,洒满一身,那一刻满心欢喜。我喜爱远方,喜欢天空和土地。在沿途的询问之中,我走上了去山梁的乡间公路,路遇摩托小帅哥,很热情要载我一程,其实心里已是担心种种,又想,我有何可以骗得,如要取我性命,我也愿意相信一次他是好心人,送我至石庙子。之后下山又遇家轿美女,又载我一程,这样的相遇简单,淳朴。
路边,有拆房子的农夫,问路,说话很风趣,告诉我沿着水泥路架势走架势走,走到有土路的地方沿土路又架势走架势走,忍不住笑起来,好吧,我就架势走吧。宁静的乡间公路,无人,无车,安静之极。连我的脚步声也过于粗鲁和陌生,吓得一大群鸟扑啦惊逃四散。走到土路上,这里应该就是曾经的成都到京城的官道,石板没有了,路已经废弃,无人行走,基本看不到路。秋茅无情吞没了官道,风化了很多故事。山梁上寂静肆意生长,我在深深的秋茅里艰难穿行,不经意间,一转身,牌坊跃入,在阳光下就那样静静屹立于此。那一刻,不由得喊了一声,我终是寻到了你。
两个牌坊相隔不远,但是现在树木野草已经阻隔了他们的相望,这是两婆媳的孝节牌坊,为同一石匠完成。牌坊的所在地原本是场镇所在,加之是官道,这里一度极尽繁荣。后来川陕公路的开通,官道废弃,场镇迁移,这里住户也搬离。无论繁华与衰落,牌坊于此,守候每一个日出与日落。正如这节孝坊所记载的事情,这两个妇女守候一生,为了爱情还是为封建习俗所迫害,我更愿意相信是守候爱情 。旧时光里的浪漫色彩,渲染了这寂静的山梁,这两座牌坊建筑工艺精美,雕刻细腻,两座牌坊分别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清同治七年(1868)最喜欢的一组是一道坊中最漂亮的双人写真组,是夫妻从青春到白头的写照,其幸福永远定在了第一格,而后是孤独又漫长的充满回忆的一生。新婚时娇羞的神态都刻画的如此传神。我看到,旧时光里的美,那么静谧,如意,安好。感谢旧时光的留存,感谢与你们的相遇,也许我们还会遇见,也许我们仅此一见,我,会记得你们,会记得那阳光下的美好,这美好永存于心间,陪我走过千万与万水。
|
-
IMG_20141115_123328.jpg
(237 KB, 下载次数: 58)
-
IMG_20141115_123623.jpg
(158.88 KB, 下载次数: 60)
-
IMG_20141115_123734.jpg
(175.29 KB, 下载次数: 68)
-
IMG_20141115_124414.jpg
(119.74 KB, 下载次数: 54)
-
IMG_20141115_125823.jpg
(118.4 KB, 下载次数: 53)
-
IMG_20141115_125854.jpg
(124.86 KB, 下载次数: 58)
-
IMG_20141115_130225.jpg
(223.22 KB, 下载次数: 58)
-
IMG_20141115_132109.jpg
(119.85 KB, 下载次数: 51)
-
IMG_20141115_132130.jpg
(136.71 KB, 下载次数: 58)
-
IMG_20141115_134522.jpg
(71.33 KB, 下载次数: 54)
-
IMG_20141115_141702.jpg
(106.97 KB, 下载次数: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