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夜雪灵 于 2012-9-7 14:47 编辑
泗水镇(方水乡)倚山而建,四面环水,有三座石桥与外界联系,离县城30公里。是我的故乡。那里一年四季雨水丰沛,青山绿水,天总是蓝蓝的,风雨过后总是有斑斓的彩虹,童年五彩的梦总是飞着……
记得七岁那年的夏季,临近期末考试,淅淅沥沥的雨下了快半月。田、塘、水库盛满黄褐色的浊流,道路被肆意的洪水冲刷得千疮百孔。地表径流已达到饱和状态,浑浊的洪水汇入了河道。
周末下午一点多,我和老师返回学校的途中,被洪水阻隔在桥的另一端。这座桥是县城回小镇的唯一路径。黄褐色的河水翻滚着、咆哮着、打着漩涡,发出震耳欲聋的隆隆声响,直奔下游。站在堤岸上,脚下的土地在颤动,洪水吞没了青石板大桥,黑灰色的桥面时隐时现。桥的两端聚集了很多人,没有一个人敢过桥。人们观望着,等待着,等雨小了,等风停了,等洪水退去。。。几个小时过去了,雨继续下着,没有一丝要停止的迹象。
五点的时候,天越来越暗。虽是盛夏7月,由于连续十几天的降雨,加上几个小时在风雨中站着,除了头发,全身已经湿透,感觉到了深深的凉意。桥两端的人群不知什么时候陆续离开了,就剩下老师和我们三个学生。在这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无处可遮风避雨,返回县城的公车早就收班了。平时与伙伴们在这50多米长、4米多宽的青石桥上玩耍,这桥那么亲切、平和,而今天它的面目是那样的狞狰恐怖。眺望桥那端雨雾中的校园,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飞过去……
一位路过的打鱼老农说:“老师,你别带孩子过桥了,这是泗水镇50年来第一次发这样大的洪水。”“我在等等….”老师说。雨稍微小了一点,风停了。见老师挽起裤腿,慢慢的走上桥,一步、两步、三步……我们三个大气不敢出,心提到了嗓子眼。走上桥面10多米远的老师折回来了。“你们两个等着,我先带他(男生,初二)过去”老师说。老师把两书包带子扯下来,一端栓住学生另一端系在自己腰上。“牢牢抓住我的手,眼睛看我的后背,不可以看脚下和两边,默默的数一二三四……用脚趾扣住桥面,前一步走稳了才能迈出第二步,紧跟老师的脚步,会做了吗?别怕,老师知道你们是最勇敢的孩子……”老师仔细的讲解着。
目送他们上桥了,我立马躲在大黑伞下面,全身抖得象筛糠,不能哭也发不出声音来。那一刻,时间走的好慢……“过去了吗?过去了吗?”终于憋不住,我问身边的男生(初二)。感觉自己的声音已变了调,紧张得无法正常发音。片刻没人理我。“他们成功了,过去了呢!”。男生很兴奋的说。我站起来,急速的扫了一眼,又急转过身紧紧的拽住大黑伞蹲在地上继续簌簌发抖。老师脚下踩着时隐时现的桥面一步一步慢慢地向我们这端移过来,天空依然飘飞的细雨笼罩着老师瘦弱的身影……
“ 嗨!玲儿,我先带哥哥过去,你等着啊。”老师说。老师再次向男生重复了过桥的方法:“勇敢点,照着老师说的做就好,相信老师,前面有老师呢……”
我知道他们开始过桥了。时间一样的慢,也许他们已经走到了桥的中间,也许快到了,也许快返回来了……蹲在伞下的我,紧紧咬住嘴唇,任泪水掺合着雨水默默的流淌……
“ 玲儿,该你了。”什么时候老师悄然来到我的背后。“勇敢的孩子不哭,不会有事的,别紧张,我背你,你要做的就是紧紧的闭上眼睛,心里数数,雨伞不能打开,拿在手里就好,会了吗?”老师微笑着说。我点点头。“我们开始了,眼睛闭好了吗?”老师又叮咛道。我爬在老师背上,紧紧地闭着眼睛大气不敢出,一只手紧捏着伞钩,隆隆的洪流声胀满了耳鼓,感觉老师的脚步是那样坚定、沉稳。起风了,雨越下越密,风挟着雨斜斜地打在脸上,从我的头顶直灌到老师的背上。我不敢换肢势,拿伞的手已经麻木,伞掉下河的瞬间,我睁开眼,妈呀,天旋地转,求生的欲望迫使自己双手死死的抱住老师的脖子。不知过了多久,老师和我踏踏实实的摔到在地,我知道我们成功了,四个人抱成一团,跪在泥水里,半晌才有人哭出声来。“我们安全了,你们真勇敢,别哭了孩子们…..”老师安慰着说。
这位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几十年过去了,记忆清晰的承载着这段厚重的历程,这事就象发生在昨天。一直以来想想都让人后怕。
多年以后,我问妈妈:“你怕吗?如果不小心,出了事怎么办?你想过后果吗?”。“ 你老妈蛮干,不记后果….”父亲调侃的说。“不怕那是假的,等我们安全过桥,腿没有了一丝力量,一软就摔倒在地上….”母亲笑着说。“这桥两边没有栏杆,只要目测出一条桥的中轴线,大致沿着这条轴线走,不可以偏离轴线太多,我试过。只要没有风就可以。”说这话时的母亲严肃而认真。
现在,母亲退休了,时常有学生来县城看望她,谈笑间,说起这事。母亲连连说:“老了、老了!好汉不提当年勇。”如今已是满头银丝的母亲,说话声音依然洪亮,步履矫健,思维敏捷。岁月的沧桑、满足、写满幸福的脸庞。
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智慧、勇敢、胆量与细心。越是险境越是挑战,有时,身处险境会创造出超越自我的奇迹。
此文写于2006年7月(提前祝所有教师:节日快乐!)
|
六月夏至 莫的法的嘛
发表于 2012-9-10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