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32万
查看

25
回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中国目前沙漠化最严重之地——民勤西渠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5:53: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五色经幡 于 2011-11-3 16:06 编辑

         20117月中旬,我和玉妹的巴丹吉林沙漠旅行就要接近尾声,我们在翻看地图准备选择一条最近返回兰州的路线时,突然看到我们当下所处的位置——内蒙雅布赖镇离甘肃民勤县就70多公里的车程,遂决定离开内蒙境内转向正东方向,直奔甘肃民勤而去。记得,多年前在国家地理杂志上见到一组民勤西渠镇的图片,那里是中国极旱之地,年均降雨量仅110毫米,人们对水的珍惜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图片所表现的人们在干渴的环境下生活的场景让我至今难以忘怀。那么,目前这个中国沙漠化最严重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现状如何呢?此去西渠,目光投向底层,我们无力改变什么,唯有记录……
         矗立在巴丹吉林沙漠雅永路段(雅布赖至金昌)上的指示牌,从这里我们向正东方向驶去,奔往民勤的西渠镇。这时正是7月19日午后3点半。
下午5点到达民勤,这是县城一角。
县城边的民居。
从县城到西渠镇48公里,我们要去那里寻找50年代末已消失了的青土湖。下午6点半到达西渠,到镇上一问方知去青土湖还要向北行驶28公里,那里已是腾格里沙漠边沿。这是去青土湖的路上,我们已置身于尘埃漫天的茫茫荒漠之中。
         渐渐接近,苍凉大地让人顿生奇想,祈求上天还这里绿色!
                         这片已逐渐沙漠化的草甸就是曾经的青土湖原址。民勤2385万亩土地,沙漠面积达1205.88万亩,荒地面积达969.12万亩,绿洲面积仅剩210万亩。全县年均降水量110毫米,蒸发量却是2644毫米,年均风沙天气139天,沙尘暴天气37天,是全国最干旱和荒漠化严重地区之一。已有395万亩的草场退化,58万亩林地沙化,35万亩白茨和红柳等天然植被死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湖区有3.2万人因生态恶化被迫外流。据介绍,民勤绿洲存亡关系到河西走廊的安危,河西走廊一旦受阻,古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将不复存在。
       历史上的青土湖最大水域面积是400平方公里,1959年干涸,成为民勤北部最大沙区。温总理说: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2007101日,温总理站在青土湖遗址的岸边认真视察了这里生态恶化的现状,并留影纪念。
         719日当我们返回西渠镇时,已是夜里21点过,大地漆黑一片,我们决定随便找一处村庄住下,就这样我们寻着手电光来到这条水槽边,村民老李正往农药喷洒器里灌水,我问“这里有住宿吗?”他说没有。又问:“我们可以住你家吗?”他迟疑了。我转身问穿黄色T恤的小男孩:“可以住你家吗?小男孩高兴地朝旁边的姐姐笑笑,直点头。
        小男孩叫刘虎,13岁,他和姐姐弟弟开着三轮摩托来水槽边取水,他说这水不能吃,是苦涩的,只能用来浇棉花地和茴香地,还不能多浇,因为有害元素太多。所以村民洗衣洗碗都不用这水。我们跟着刘虎的摩托车,走进了西渠镇水胜村七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沙发
发表于 2011-11-3 16:12:5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民勤县的荒漠化问题,是西北荒漠化的典型!除人为、自然和地壳因素外,还须国家层面着力!很高兴看到国家正在出台好政策!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藤椅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6:16:2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五色经幡 于 2011-11-3 16:22 编辑

      
刘虎的爷爷奶奶正在吃晚饭,刘虎说:“奶奶家宽敞,你们就住这里,爷爷奶奶同意了。”爷爷刘正国今年70岁,奶奶唐金香今年66岁,他们养育了5个子女,老大老五在民勤县城打工,老三老四在较远的外地打工,老二刘明留在家里种地及照顾父母。
         我见唐金香用没喝完的面条水来洗碗,立即触动了我那根敏感的神经——民勤的水。她把半锅白色的面条水洗成了咖啡色,她说洗一个二个碗用这么多水,洗十个八个碗也用这么多水,洗过碗的水要用来喂羊。民勤人对水的珍惜超出了我的想象,在令我吃惊的同时一种从心底升起的酸涩的感觉顿时淹没了我。
         于是我和他们围绕水聊起来。刘正国说:“西渠镇一带靠近腾格里沙漠,方圆几百公里打出的井水都是咸苦的,但95年社里仍然决定集资打井,按人头入股,愿意入股的每人出资3000元,此井水用于浇地。当时我们有9亩地,我和孩子他妈还有老五一家共贷款了1.6万元 ,到现在连本带息要还2.6万元,目前我们一分钱都没还上,今年5月信用社还来催还贷款,这钱得慢慢还上,不能再拖着了。2005年国家政策好,给我们这里安装上了自来水,5天一次供水,放水时间限于半小时,一户人家一年交水费180元,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饮水问题。如今社里那口集资建的井已有16年了,埋在地下300米的钢管渐渐锈蚀得不能用了,还有4年就到报废的时候了,到时还要集资再打井,否则就没水浇地,我们又面临再次集资贷款 ……   再次集资贷款这对于负责累累的刘家老人来讲简直就是横在头上的一把刀!
这是刘虎的爸爸刘明,今年44岁,他说:“95年我家集资6000元,浇地7亩,我连本带息也是去年还完了1.8万元的贷款。对于他们贷款的利息如此之高我有些疑惑,刘明告诉我当年的贷款都是月息一分六厘八,还说是农村信用社贷出的,我更加疑惑不解。
我们一直聊到深夜,2350分,刘明说:“我要去地里,还有17分钟就该我家浇地了。”我想我又遇到一件趣事,于是就打上手电尾随刘明沿着田埂小道走向地里。这时看见另一村民在黑暗中拄着铁铲,仿佛在等待一个时刻的到来。刘明气踹嘘嘘地到来,用手电照了照沟里的拦水埂,又数了一下数,说12点零7分到!放水!这个村民猛使劲,一铁铲下去,豁口立即打开,带着苦涩咸味的地下水哗地冲进了刘明的地里。刘明说灌溉到了规定的时间豁口就立即填堵,决不允许哪家哪户“多吃多占”。
刘虎是个十分懂事的孩子,在黑夜中走田埂小道,他始终牵着玉妹的手,给我们打光。刘虎说,自己在西渠小学读书,每学期交450元生活费,学校是这样管理三顿饭的:早晚提供稀饭,不管馍;中午米饭或面条加土豆;一周一次青菜煮肉末,所以刘虎每周回家都要带馍到学校和着稀饭泡泡吃才经饱。后来玉妹回到江油给刘虎邮去了新衣服。
晚上,我们就睡在这张炕上。
720号清晨5点半,太阳还没有探出头来时,刘正国就带着干馒头赶着羊出门了,他一生都从未懈怠过他的羊,放羊是他第一要事,买掉小羊羔的收入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看着他的背影,仿佛看见一个缩影,一群在大西北贫瘠的土地上拼其一生都未能过上舒心日子的农民兄弟们依然一如既往地热爱着故乡,他们没有理由抛弃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他们别无选择!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6:29:1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清晨6点过我站在残断的土围墙上,向东张望,更远是太阳升起时那半壁天际的血色朝霞,近处是朝霞中的村庄开始躁动,村民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村民打下“蒿槰”草,是用来喂羊。在这里,村民起床之后不吃不喝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羊或打草喂羊,他们对羊的感情犹如对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与羊相依为命是他们的宿命。
在这里我只看到村民们种植三种植物——棉花、茴香、向日葵。刘明说,这里的土质特别的盐碱,不适宜种植粮食。
我来到昨夜碰上刘虎的水井边,才看清了这口井的模样,看是清清的水却是笑面虎,入口就生病。木轮下是出水口,小红砖房里是水表,每户浇地之后都要登记。凡打井取水都是要给国家上缴水资源费的,水胜村的这口井每立方米国家收取2.8分水资源费。
9点半我回到了唐金香的土屋,看见她舀一碗淘米水去了正屋,然后将淘米水倒进洗脸盆开始洗脸,因为有了昨晚用面汤洗碗,我一点都不诧异了,反而觉得她的行为自然而然。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报纸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6:36:1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之后,唐金香开始吃早饭,这时她又让我开了眼界。她把干得能敲响的馍泡在西瓜里吃,不知是为了省水还是这样吃是一种习惯,我问她,这样好吃吗?她淡淡地说就这样吃。我不懂她的意思,也不好多问,我已经打扰了她的生活,我想她也许不愿意把自己生活当中的那些让一个外人感到奇异的东西作更多地解释。
唐金香家的厨房具有西北贫困农村广泛的代表性,所有的家什简朴至极,并透出单一的时间感,还有“泥土”的味道。
唐金香的所有儿孙都几乎在这道门梁上吊挂的秋千中度过童年时光。每天吃过早饭的唐金香总是要带着孙子玩耍秋千,这也是她的快乐时光。
今天正是20号,是西渠镇所有村社放自来水的时间,上午10点,唐家的水管准时流淌出了清澈可口的自来水,全家人都忙着在30分钟之内要接够5天的饮用水。
当家里所有能盛水的东西都装满水后,还有时间的话就把水管接往水窖。
唐金香说这盆水要在太阳下晒热乎后拿来给孙子洗澡。而他们自己夏天洗澡一两次就足够了,冬天从不洗澡。
这个不足8平米的菜地是唐家一年四季唯一的蔬菜来源地。种的是茄子、辣椒和西红柿。
唐家唯一的果树就是这棵青苹果树,也是孙子唯一的零食。
唐家去年收获的茴香、棉花、向日葵都没卖出去,堆放在空房里,所以今年日子更艰难。刘正国说去年没卖掉的东西今年仍然要种下地,不种更没希望。土地也是他们的宿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6:47:0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五色经幡 于 2011-11-3 17:25 编辑


在刘家吃过中午饭,刘正国有了较长一段的时间给我讲了关于他眼中的青土湖:刘家在这里住了十几代人了,记得我小时候这里并不是很少见雨,一年要下十次八次雨吧。那时青土湖水满满的,北方有大风吹来,湖水波光粼粼,岸边一片青幽幽的芦苇在摆动的,看见好高兴,大人把我从湖边带不走的。有一年水浪很大淹没了周边的土屋,大人就不让我们小孩子去湖边玩了。我记得青土湖彻底干涸是1963年,那时我13岁,印象很深,湖里一滴水都没了。青土湖彻底干掉后,方圆几百公里就很少下雨了,现在一年下一两次雨,都是在农历中秋时节下,每次都是柔柔地飘几滴,庄稼都淋不湿,心里急呀。因为严重缺水我们村从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外流的人最多,留下了好多土地没人种,看土地荒废我心疼,硬是坚持下来,就四处去找靠水近的地承包,那时成本不高,一亩地承包费就100元,我包了20多亩,种小麦种棉花,收成后换来的钱供5个孩子念书,所以孩子们都初中毕业,基本会算会写。现在我们种的全是经济作物,不但不交税,政府还每亩补助十几块,学娃子念书免学费,这都是国家好啊!我满足了……”老刘一口气跟我讲了这么多,他的讲述清晰而有条理,像是有文化的人,但却从没读过书。        老刘讲完了,点燃一支烟,这时他看上去云淡风轻,无怨无艾,他属于那种老实巴交的农民,我能想象他在自己成长和哺育儿女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心路磨砺及最大体力的付出是如何地让人揪心,这都已不在重要,重要的是老刘岁到晚年仍然保持一份满足的心态,对社会和他人别无所求,反而心存感激,这正是他让我由衷敬佩的地方。
2007年10月,温总理来到西渠深入百姓家中,右3是唐金香。她有幸与总理同坐在一个炕上聊家常,她说是几辈子的光荣。我在她家翻拍的照片。
老唐全家到齐应是17人。这是二儿子刘明全家和爷爷奶奶的合影。


  20号午后,我们去了离水胜村5公里的珠明村。这是刘明介绍我们去的,说那里贫困并且极缺水。这个有趣的老人叫刘学文,73岁,看到他时,老人正坐在路边的水渠旁发呆,他的长相让我大吃一惊,立即联想到古罗马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故事。
  1095年11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宗教大会上慷慨激昂地发出号令:“在东方,穆斯林占领了我们基督教圣地,现在我代表天主向你们下令,恳求和号召你们,迅速行动起来,把邪恶的种族消灭干净,在上帝的引领下,勇敢地踏上征程吧!”由此拉开了十字军东征的序幕。
这场战争的实质是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持续了近200年的宗教性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
当时在欧洲被天灾与赋税压迫的许多生活困苦的农奴与流民受到教会封建主的号召,引诱他们向东方去寻找出路与乐土。诸多缺少土地的封建主和骑士想以富庶的东方作为掠夺土地和财富目的地。很多参与东征队伍的人干脆就没有回欧洲。尤其是实行长子继承制后,西欧出现许多无世袭封号、无财产和土地的骑士。他们四处游荡,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无所不为。因此,大批骑士渴望奔向东方去劫掠财物和夺取土地。这些留在东方的十字军人在当地建立了军事、文化和商业前哨。据史料记载,十字军东征最远到达了大月氏,今中国新疆境内。
我也曾听说在甘肃某地至今还生活着当年十字军的后裔,他们虽然与当地土著人几百年的不断的血脉融合早已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了,但他们的人种特征仍然或多或少地保持了欧洲人的特质,我眼前的这位老人看上去具有欧洲人血统的刘学文难道就是十字军留在东方的后裔?!我惊诧得瞪大了双眼,立即靠近他,拉他坐下。然而,刘大爷不知道这些历史,围绕此话题也就无从说起。
刘大爷家门前就是水渠,是100多个公里外地红崖山水库放出的水。关于“水”老人讲述到(他的话实在难懂,我听个大概整理如下):“今年运气好,春季播种的时候放了一次水,现在又放,并且已经放了十天了还有两天就关闸了。前几年只是播种的时候放一次水。修水库时我出了大力的,那是1955年,我还小就参加了出工队伍,一上工地抬不动石头就把我退回家,到大跃进时期我又去水库工地干活,拉马车、抗石头,马惊了把我摔下车来,两只脚踝都折了。”他把裤脚卷起让我看受伤的脚踝已经变形。老人接着讲:“对于水库工地我前前后后干了二十多年,我们曾跟靠近红崖山水库最近的那个村子因水而打架,两边都是全村出动,打得成仇人。原因是他们在秋季放完水后就把水渠关闸了,而我们下游的好多村庄都还没浇地,沿途受影响的村庄都一哄而上,打得他们每户人家的坛坛罐罐都碎了。结下了冤家,有一年,大约是75年吧,我们的庄稼地都刚浇过,他们反而放水下来淹没了土地,我们又打了一次。”老人的讲述带有一种悲怆,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仿佛看见滚滚尘埃里衣衫破旧、肤色黝黑的灰扑扑的汉子们手执棍棒横空飞舞的场景……
刘大爷所在社是珠明村六社,十户人家,原来有人170多,现在仅90多人了。因为水而搬迁走了多数,剩下的人家对于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都尽量分配在靠近水渠的地方,所以现在浇地基本没问题。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到55元的生活补助,75岁的老人领60元。刘大爷老两口每月的110元全部给了孙子孙女上学用。老人还指着院里如山一样堆积的棉花说:“这是我家去年收获的棉花,有4、5吨。但是去年没卖出去,今年生活就特别难,这些棉花放露天质量就下降,越放越卖不起价,我愁啊,愁得睡不着……”老人的讲述让人揪心,目前我无法帮助他,但我告诉他,孙女刘芳考上高中请通知我,我一定会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并把通讯地址和电话留下,我真的希望我能帮到他们。
刘芳今年14岁,念初二。她长着一双别样的蓝眼睛,还有与此地不相适宜的白皮肤,她的普通话超级的好,大大方方地给我们讲:“在这里不念书没出路,老师都这样教育我们,所以我很努力,相信自己可以考上大学。我从小就感受生活特别难,从懂事起就没看见过爷爷奶奶吃过一顿舒心的荤菜,自己也没有敞开肚子吃过肉。上学期间,我们住校,每周星期一天不亮就背上书包和干馍去西渠镇中学上学,我们一天三顿都在校吃,早上全班50多个学生靠学校提供的两桶热水泡干馍吃,用不完的水,同学们都盯着,大家都用最快的速度吞馍,之后就抢桶里剩下的水,抢得到今天就有水喝,抢不到整个白天都没水喝,就只有花钱买水喝,谁又舍得呢?!中午都是白面条,晚餐学校供应稀饭加自己的馍,每周四打一次牙祭就是能吃上放了碱的干面条。”我对刘芳的学习生活无法评价,因为这里的环境决定了他们要加倍地付出和特别能吃苦,以后才能过上想要的日子。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就在写这段文字时正好看见新闻联播的一条新闻: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问题提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上来了,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我国试点困难农村学生每天每人获3元餐补。西渠应在其中。
珠明村全村共用的自来水阀,这里也是5天一供水。
因为还有两天这渠水就要关闸了,所以不断有村民前来渠边取水备用。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7:04:5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五色经幡 于 2011-11-3 17:28 编辑




临别了,刘芳拉着玉妹还有她爷爷和弟弟合影,玉妹告诉她:“好好学习争取考大学考到绵阳来,我会帮你完成学业。”刘芳仿佛听到了上帝的福音,眼睛明亮起来,一个甜美的梦想渐渐在她脑海中升起,她要为这个梦想去拼搏,在她眼里玉姐姐就是外面的世界,她决定要向玉姐姐走近。她说期待再相聚。我想刘芳会有别于过去,她发奋读书的决心会更大更坚决。
距珠明村只有7公里的地方就是志云村八社,我们是下午6点过到达这里的,这里有14户人家,60多人,都姓彭。每户门楣上都写有“第世将军”,意思是“我们都姓彭,祖上出过将军,以此为荣”。此地距腾格里沙漠只有5公里的土路,村中大部分土地都被沙子淹没,十几年不长庄稼,地层表面一层厚厚的盐碱。

奇怪的是村子中的男人们几乎都闲散着,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有如下的了解:这里井打得再深出水都是又咸又苦,人畜不能饮用,吃水是从7公里以外压过来的,全村只有一个水笼头,5天一放水,放一个小时,大家排队接水。因为缺水,每户只能养羊10只。每户每月缴水费10元。这里主要种植棉花,一斤可卖12元。留守在家的女人们都穿得时尚,象城里的居民,孩子们3岁后都送到镇上的幼儿园,在外打工的男人们说再苦也要送孩子们去学文化……
因为5天一放水,包括喂羊的水,所以每户接得多,要够人畜共用5天。
志云村的村民的确比我们之前去的两个村村民更会过日子些,他们把家归置的干净而整洁,虽然更接近沙漠,村民还说再过几年腾格里就会吞没他们的家园,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把当下的日子过好,他们说该做啥就做啥,这是命,命大于天,不可违。


在民勤人们喊得最响亮的口号就是如图!

晚上8点20分是我们离开西渠的时候了,回望这片土地,两天来的所见所闻,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震惊和陌生,他们在两大沙漠的夹击之下,顽强地生活和劳作,无数代人都因“水”而挣扎和努力,却从不放逐生活,我在他们或多或少的笑容中读到了生命的最本质意义:善待生命。
云彩暗了,时已薄暮,想起崔颢的诗——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点评

紫花地丁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呵呵,不好意思哈。 

发表于 2011-11-3 19:43

紫花地丁  徐志摩《再别康桥》。 

发表于 2011-11-3 19:42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8#
发表于 2011-11-3 17:26:4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楼主的照片发人深思。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9#
发表于 2011-11-3 19:03:3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一个字一个字,一幅照片一幅照片,眼已湿润。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10#
发表于 2011-11-3 19:29:4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我和村夜未央有同感!谢谢楼主!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