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论坛

标题: 溶洞荡舟(邓勇钢笔画) [打印本页]

作者: 邓勇    时间: 2015-10-19 22:23
标题: 溶洞荡舟(邓勇钢笔画)

      
                                                                          江油佛爷洞与诗仙李太白
                                                                                     作者:邓勇
       在江油武都涪江谷口右岸,有一天然洞穴,由于该洞极像门框,且洞顶又有一圆形岩石,看起来很像是挂在门楣上的灯笼,当地人就把它形象的称为佛爷洞
       在佛爷洞的对面,涪江左岸的水下另有一个更大的溶洞。此洞在武引库区蓄水以前可乘船入内。据进去过的人说,洞内怪石林立,水泉清澈,清雅幽静,洞壁还有历代游人题刻多处。由于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时曾在洞中泛舟读书,所以叫做太白洞。据说李白在此游览时,遇天晚,对岸灯笼洞的灯笼被神仙点亮,将四周照得通明,李白乘兴在洞口夜读,合卷后灯光即自行消失。因此,民谣有“佛爷洞对太白洞,灯照太白把书诵”之说。
       虽然,李白在太白洞中泛舟夜读的故事,只是个神话传说。但他到过涪江六峡的事实,在《龙安府志》里是有记载的:“清代龙安知府魏裔鲁《题明月渡》诗曰:江随峡里转,百折到龙州;古渡月残照,孤村横小舟;林猿啼涧水,山鸟噪荒郊;太白今何在?空闻樵牧呕”。既然民间、官方都有这样的传说和记载,那么,李白是不是真的到过涪江六峡呢?
要想将此事弄清楚,还得从涪江上游的蜀汉名关江油关说起。
       江油关就是现在的平武县南坝镇,古时它并不属于今天的江油县管辖,在唐代隶属龙州江油郡,是当时的江油县城。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开元六年李白十八岁时,即他在大匡山读书期间,因仰慕蜀汉江油关名迹,“往来旁郡”,游历过龙州江油关。
       李白到江油关访问之事,用他自己的五言律诗《题赠江油尉》就可以得到左证。其诗曰:“岚光深院里,旁砌水泠泠。野燕巢官舍,溪云入古厅。日斜孤吏过,廉卷乱峰青。五色神仙尉,焚香读道经。”
       这首充满老庄意境的诗歌,曾由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手书后刻石立碑。这尊诗书双绝的碑刻,后来就成了江油关的一大胜迹。诗中所写的“旁砌水泠泠”的泉水至今还在南坝场镇叮当作响地日夜流淌,当地人把它形象的叫做叮当泉。后人为缅怀诗人李白,宋干道年间龙州太守史祈在牛心山建亭树碑,并刻有“太白台”石碑一道。 
       李白家住青莲乡,就读于大匡山。这两处地方,唐朝时均隶属于绵州昌明县。李白从青莲或大匡山去江油关,由于有大山阻隔,道路不通,必须从现在的江油武都镇、白石铺经平武平驿铺至南坝镇,沿涪江峡谷中的凌云栈道而行。
       这条栈道是古蜀道中最为险峻的一段。其间,山高谷深、险峰壁立;江流湍急、道路回环。因为栈道太过狭笮,使得穿行其间的挑担者“右肩不得易其负”。即在通过栈道时,只能用左肩挑担,故被称之为“左担道”。正是经历了这段十分艰苦的行程,才使得李白有机会创作出那首脍炙人口的《蜀道难》。
       由此可见,李白当年的确是去过涪江峡谷的。不仅去过,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路过,他应该是有目的、有准备地专程前往。不然,他怎么会划着小船悠闲地跑到太白洞里去看书呢?不仅去过,而且还不止一次,要是与江油尉初次见面、交往不深,堂堂县尉怎么会接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郎赠送诗词呢。

作者: jylxd    时间: 2015-10-29 11:26
图文并茂,长知识了:victory::victory::victory:
作者: 邓勇    时间: 2015-10-29 13:24
这幅画,本来是画的佛爷洞。但文章内容却错用成了灯笼洞的了。对不起,请版主帮我修正一下吧。




欢迎光临 江油论坛 (https://www.sc51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