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光绪年间,四川江油县有一位姓李的妇人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在养到四岁的时候,因为家里实在贫困,不得已将小儿子卖给了一位姓杨的回民。因为买主是甘肃商人,不久他就将这个孩子带回了甘肃老家。
后来,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当了武官,但他仍然记得自己的生母姓李。民国元年(1911年)的农历四月,他特地带上仆人千里迢迢从甘肃赴四川寻亲,到了江油后四处寻访,但都没有打听到亲人的消息。所幸老天有眼,这天在路上碰巧遇到了李氏的姐夫谢怀左,在向他谈及此事后,谢便将他带到了生母李氏跟前。
因为这件事已过去了许多年,李氏看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已无法辨认出他是不是自己的亲身儿子,只对他说道:“当年将你卖给姓杨的人时,还有一顶写有你生庚八字的破帽。”年轻人随即从怀中取出庚帽来,于是母子二人终于相认,悲喜交集。儿子想把母亲接回甘肃去养老,但他的同胞哥哥却以自己有能力奉养母亲而坚决不答应。
兄弟二人都为了给母亲尽孝,彼此争持不下,大有“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之意(典出《世语新说·德行》,意思是指兄弟二人的德行难分高下),因此受到了人们的称赞。有位病鹤先生便将这个感人的故事绘成了一幅画,发表在了1911年5月13日的《民国画报》上。